项目地址/Address 天津
项目面积/rea 280平米
项目类型/Type 别墅豪宅
装修风格/Style 现代
项目年份/Project Year 2019
工期周期/Engineering cycle 195天
▼平面图/plane figure
在人类还与大自然连结甚深的时期,除了穴居之外,有一种原始又迷人的住居方式:从最初将住所设置在树上到为了更亲近大自然而建造的树屋。树屋顾名思义随著树而建造,也因此树的型态与高度,便决定了住所的状态,在森林中每棵树的高度不同,以至于每个树屋的高度也会有差异,这即是此案最初的设计原型。”我们希望能创造出一个接近树屋自然居住状态的空间”。由森林的树屋概念所转化,并将每个居室视为一种簇群群落的单一建筑,以都市设计的观点去看待整体空间,著眼虚空间(居室之外的共享开放空间)在整体空间的重要性,再藉著模拟自然状态的树屋设计手法下,创造空间的”有机性”,不预期空间的特定发生事件与活动,而是由居住者”有机的”、”自由的”去选择使用空间的方式。
▼起居空间
▼楼梯及书架
▼家人们在不同的高层中生活
▼由起居空间望向餐厅
家人们在不同的高层中生活,创造有趣的相处模式与多样化的空间经验,层层叠叠之间的空间与缝隙,创造了更多上下活动的连结,利用空间形式创造一种新的陪伴方式。也因为这样的缝隙,光与空气能够自由的在整体空间中流动,使屋内的微气候与物理环境更舒适。因为不同高层及不同板块共享空间及房间所创造出的缝隙,使得空间中的流动感更好,不仅在光与风等物理环境,居住者的生活与互动也更有机有趣,甚至在视觉上也因为创造出各种穿透感而变的层次丰富节奏明朗。
▼餐厅及开放厨房
▼光与空气在缝隙中流动
▼餐厅及室外庭院
▼开放厨房
▼厨房台面后方的坐榻平台
▼坐榻平台
利用有机的高层差及上述的”缝隙”手法,模糊上下楼层的界线,创造空间的暧昧感,打破既有的空间使用模式,希望能带给使用者更不同的空间经验,这样的模式如同在野外露营般,大家围绕著迷人的”虚空间”或共享广场搭营生活。
▼不同高度的平台
▼将书房拆开,吊到客厅起居室上方
▼不同大小的盒子
▼游戏房
▼共享平台促进家人之间的交流
▼适合孩子尺度的角落空间
放大走道、楼梯等”中介空间”的尺度,藉此製造随意停留的机会,拾一本书、就能轻易地找到自己的舒心角落。藉由放大中介空间,也创造了一些有趣的秘密基地,这些适合孩子尺度的角落空间,其实就如同学校的学习角般,提供业主的孩子们发挥创意的空间。
本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环绕全室的L型户外空间,为了让居住者能体验户外空间在春夏秋冬所呈现的不同景致,我们运用大量的迴游动线贯穿全室,并利用材料的交叠与延伸模糊室内外的界线,让整体氛围更趋向自然有机的状态,也让使用者更能够体会到自然氛围。
藉由控制屋中屋裡居室窗户的高度,控制空间使用者的视线,聚焦于庭院及室内人员的共享生活上,并达到室内框景及借景的效果。
▼拾一本书、就能轻易地找到自己的舒心角落
▼在二层平台上俯视楼下空间
为什么选择南立方